2009-03-18 中國時報 【施正鋒】
 對我們四年級這一代,在小學都念過八百壯士死守四行倉庫的故事,尤其是愛國歌曲〈中國一定強〉裡頭的民族英雄謝晉元團長,更是在幼小的心靈烙下不可磨滅印象。不過,課本沒有告訴大家,在日軍攻陷上海之後,究竟這些英勇的國軍命運如何?

 一直到最近媒體揭露,才知道,這些戰俘有一成後來被送往巴布亞紐幾內亞當苦力。戰後,倖存者得以遣返,熬不過的埋骨異鄉的墓園。因為台僑的揭露,加上中國外交部的關注,政府才加速處理這件不方便的歷史記憶,將魂魄漂泊的英靈牌位迎到台灣的忠烈祠。

 只不過,大部分的人可能都不知道,還有更多台籍老兵流落中國,迄今,未能受到政府的正視。在過去,民進黨政府事不關己、應付了事,讓這些人傷心透底。待國民黨政府上台,長期被當「軍奴」的精神苦悶無法解脫;在馬英九總統宣誓就職當天,國宴在高雄舉行,八十一歲的許昭榮在旗津的「台灣無名戰士紀念碑」前引火自焚,作為無言的抗議。

 回顧這些垂老的歷史見證者,諸多原本是在太平洋戰爭時期,以志願兵(五千人)、或是徵兵(四萬五千人)的方式,加上八千名原住民所組的高砂義勇隊,從容壯烈前往中國、或是南洋的戰場。戰後,僥倖能夠平安回到台灣者,只有半數之譜;沒多久,歷史卻又重演。

 在國共鬥爭的後期,國民政府以「報效祖國、防衛台灣」的美麗口號,到台灣補充兵員,約有一萬兩千名台灣青年,連哄帶騙加入剿匪行列。另外,在二二八事件爆發後的清鄉過程,又有三千名當過「日本兵」的復員者,被以參加暴動為由裹脅投效「國軍」,無端捲入中國的內戰。這些台灣新兵被運往中國各地作戰,包括華北、以及東北,八成戰死他鄉,成為孤魂野鬼。

 當國民黨兵敗如山倒之際,被遺棄的台灣兵沒有選擇,帽徽一變、頓時變成「人民解放軍」,立即被迫槍口倒向、追擊敗走的國軍。韓戰爆發,這些人又以「志願軍」的身分被派到北韓,荒謬地加入「抗美援朝」的陣營。或許是他們的原罪,即使是命大的人,在文化大革命中還是要飽受批鬥,甚至於被放逐到中蘇邊界勞改,不知要怨誰才好。

 冷戰結束,外省老兵得以返鄉探親,滯留中國的台灣老兵卻有家歸不得;即使迢迢千里、落葉歸根,也不能有公平的榮民待遇,沒有起碼的尊嚴,彷彿是要處罰他們當年投共變節。

 或許是命運之神的惡作劇,經過一甲子,台籍老兵以日本兵、國軍、以及解放軍三種身分,被驅策投入太平洋戰爭、國共內戰、以及韓戰。許昭榮生前吶喊著:「我們不是志願兵、又不是徵兵、更不是傭兵」。不過,他已經來不及聽到政府的回答了。

 究竟,台灣人是犯了甚麼錯,竟要一再遭受如此的折磨?

 (作者為東華大學民族發展研究所教授兼原住民民族學院院長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jiy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