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細看公民社會的細節
2010-06-16 旺報 【謝盛友】
 德國人和中國人對待公民意識教育有不同態度。德國人「死板」的教育,培育出的公民意識是,這樣的事今天發生在你身上,明天可能發生在我的身上,維護你的權益就是維護我的權益,維護權益從自己身邊最具體的事情做起。

 而中國呢?一位大陸著名畫家到寒舍雅會,他說,中國人教育小孩都很「公」呀,可是血液中又引導孩子「私」。他在家裡教兒子《論語》和《道德經》,教育小孩做好人、要有承擔、要有正義感,但放下課本,他們父子倆走到南京路,看到有人在打架,下意識地命令自己,立刻遠離那「是非」場所。

 中德公民教育的差異

 德國人讓小孩自己繫鞋帶,中國人幫小孩繫鞋帶,甚至送小孩上大學,對小孩的事情,都盡量包攬下來。

 什麼叫作公民意識呢?雖沒有一個統一的概念,但我認為,公民意識就是公民懂得作為公民的權利和義務;一個國家的公民知道,他們作為公民應該擁有哪些權利,應該盡哪些義務。人生活在這個社會上,這個社會就是一個整體。這個社會的每個成員,除了擁有社會給他的權利外,還應該維護這個社會的整體利益。人一旦只知道自己的權利,而不履行自己的義務時,整體利益就會受到破壞,而最終也會危及自己的個人利益。

 西方「魔鬼在細節」 (The devil is in the details) 這句諺語,形容做任何事的關鍵在於做好那些可能不起眼、微不足道的細節。其實我們中國人也一樣,老子在《道德經》中寫道:「為無為,事無事,味無味。大小多少,報怨以德。圖難於其易,為大於其細。天下難事必作於易,天下大事必於細。」中國人知道,天下的難事都是從容易的時候發展起來,天下的大事都是從細小的地方一步步形成。

 公民意識是什麼?公民社會如何建成?就是每個公民,每天面對自己的要做的事情或必須放棄的事情,不管是大事還是小事,先來一個價值判斷,然後決定做還是不做。做或者不做,是每個公民的權利,但每個公民都得對自己行為後果負責。

 自主決定與自我負責

 德國把抽象嚴謹的哲學思維,轉化成具體的公民意識,體現在自己身邊的事情,在於做與不做。把公民的權利和義務細化到身邊具體的事情上,所以多年的建設和教育,把人已經帶入一個高層次的公民社會。

 中國本是禮儀之邦,本應很容易建設公民社會,但《論語》和《道德經》是一種「指導思想」,現時的公民需要一個鏈接,那就是公民權利和義務教育的具體化。這個鏈接,你首先要承認,人是自私的,人性是罪惡的。然後就是權利和義務的具體化,落實到每件具體的事情上。我們年輕讀大學的時候,喊的口號是「建設四化,從我做起!」當時我認為已經很具體了,現在想起來,還是「假大空」,因為「建設四化」是一個整體概念,「從我做起」雖然具體,但是,當中需要一個鏈接,那就是我今天明天具體做什麼或不做什麼,我對自己的決定要負責。

 (作者為歐洲《European Chinese News》出版人)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jiy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